<讓痛苦人際關係一口氣變輕鬆的秘訣> 重點整理
圖片來源:網路
我工作的第一間公司有位姊姊致力於改善員工之間的人際交往問題,部份有著共同理念的人常和她一起探討身心靈領域,她們無意間形成了一個重視心靈成長的團體。即使我並非全然贊同她的理念,然而由於想深入探討心靈層面,因此時常加入她們的閱讀與心靈活動。
我們每隔周的週六會在公司B1瑜伽室上心靈瑜伽課程,聽奎師那協會的老師講述<博伽梵歌>內容,並吟唱『哈瑞奎師那』。許多員工都覺得老師的裝扮怪怪的,又因為課程內容屬宗教行為(唱頌和讀經典),因此參加課程的人始終不多。雖然我也不喜歡有宗教行為的課程內容,但我意外的很喜歡唱頌,每次專注的唱頌都讓我感到心情平靜不少,就像多年前參加法鼓山青年營的早晚課一般,專注而平靜。
這個課程結束之後,有員工因私人問題請教於公司姊姊,熱心的她在固定的下班時間開了讀書會。這堂課的教科書是 根本橘夫的<讓痛苦人際關係一口氣變輕鬆的秘訣>。當時的我因忙於工作已很少參與她們的活動,甚至不知道成立了讀書會。於此期間,有位曾一起參加心靈課程的同事送了我這本書,並邀我加入讀書會,這個舉動令我感激不盡 ; 因為當時的我陷入需要時常加班及出差工作的痛苦深淵,睡眠不足與體力不好的我,經常因為工作繁忙而遷怒於身邊的同事、家人,甚至還高傲地認為「想幫忙的同事,只是想對自己說教罷了!」。現在看來,這一切雖已事過境遷,但是對於當時被我的壞脾氣波及到的所有人,竟然還願意繼續陪伴已離開公司的我一同成長,而感到更加地慚愧,如此,也讓我再次確定,能夠遇上她們的自己是多麼的幸運。
現在的我,除了對當時的自己感到懊悔、羞愧,也時常自問「若再次遇到相同的問題和挫折時,該如何面對」,然而,離開職場已一年多,我發現自己的缺點都還原封不動,易怒、焦躁的性格也並未因休假而好轉,至此,才終於明白,漫無目的的休假並不會讓人進步 ; 擬定人生計劃,紀錄情緒轉折的歷程,配合應用各種平靜心情的方法,才是有效的成長方式。
因為這個契機,讓我重讀了這本書,並發現到當初覺得不是很受用的內容,竟都是改善自己的良藥!原來,一顆自大的心,裝不下任何東西。
以下是對這本書的重點筆記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告訴自己「保持真實的自己就可以了」。
-「真實的自己」,就是對自我存在本身的信賴。
- 就算別人看出我的緊張和不安,也不需要因此感到困擾。
- 不善於社交的人通常都是心底缺乏自信的人。
- 自信分為:
a. 表層的自信:藉由能力或外表優於他人所得來的自信,這樣的自信是有限的。
b. 深層的自信:對自己這個存在本身抱持著信賴感,不會因為失敗或負面評價而重創。
- 意識自己的迴避行動。
- 提醒自己「不要自我防衛」,主要是指「不採取迴避行動」。
- 自我防衛措施會讓我們的身、心處在緊繃狀態,與人相處過後就會感到疲倦。
- 心理的防衛:
a. 迴避型:避免與人交際,喜歡一個人獨處,面對無法應付的場合總是選擇逃避。
b. 反抗型:察覺到對自己不利的徵兆時,就會以強烈的口吻提出自我主張或攻擊性的反論。
c. 分裂型:對自我意識過度敏感,以不與外界發生任何情感上的關連,藉此達到自我防衛。
- 行動的防衛:
a. 迴避會造成壓力的行動(ex:為了避免遇到同事而故意錯開下班時間)
b. 盡量減少壓力而產生的行動(ex:為了避免與演講者視線交接而盡量坐在後面)
c. 做任何事都為自己找藉口(ex:明明要做簡報了,卻去做其他比較不急迫的工作)
d. 好戰的行動(ex:在自己感覺快要受傷時,去責怪對方、或辛辣的諷刺別人)
- 迴避行動越順利,想迴避的傾向就會越來越強烈,因而無法培養適當處理狀況的能力。
- 專注於原本的目的,可以讓我們從多餘的心理負擔中得到解放,再者,還有可能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,長久累積下來就會增加自己的自信。
- 確認原本的目的:
a. 聊天的目的:享受輕鬆的氣氛、與對方感同身受,只要你看起來開心,對其他人來說就夠了。
b. 開會的目的:集合大家的智慧、找出最佳的方法,也是整合意見的機會。
c. 簡報的目的:將必須傳達給對方知道的資訊簡單易懂地呈現、說明出來。
- 認知到「別人跟自己沒兩樣」,即可讓自己信賴他人,並且支持自己安然敞開心扉。
- 不管看起來多麼怡然自得的人,其實都有一顆膽怯的心,大家都是努力克服這種心情,積極地與人相處,不安的心才獲得解放,而能夠自得其樂。
- 沒有人會像你想像的那麼在意你的事情。
- 萬一有人記住你可恥的失敗,在某處當作話題來嘲笑,難道你會失去任何東西嗎?你身體有哪裡會因此受傷嗎?這根本就是不痛不養的事,你卻因此心情委靡。自己認為這種心態是謙虛的表現,卻已經變得自大,因為你認為「大家都在注意著我」,認定自己是世界的中心。
- 我們擅自的期待與認定讓我們覺得被背叛。
- 要認為「不幫我的忙也是理所當然的」,這是身為一個成年人對自己的心態負責的行為。
- 冷靜地自省「對別人的不信任或是厭惡感,是否來自於自己的軟弱?」
- 一旦想逃避,就會像「杯弓蛇影」一樣,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也可以看成很恐怖的事。
- 把想逃避的情境當作練習與人相處的機會。
- 心的肌肉與身體的肌肉相同,越去使用就會變得強壯,如果減少與他人交流的機會,你的心就會漸漸萎縮,只有恐懼單方面地增加。
- 會產生虛張聲勢的心理,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。
- 真正的自尊,不需要對外顯露,而是應該在自己心中好好珍惜。
- 說謊的時候,也許看似沒有問題,可是之後才是痛苦的開始。
- 如果發現自己的表現可能令人產生誤會,就必須及早提出更正。
- 比起充實感或是為別人付出的喜悅,對於痛苦或是被害者意識比較強的人來說,不要接受過度的責任,會是比較聰明的作法。
- 當你感到自己似乎有過度的責任感時,請反覆在心裡告訴自己:「我並不是特別的人」。
- 面對無法拒絕的工作,也不要讓自己獨自去承擔,而是要表示「該怎麼做比較好?」,讓大家共同來負擔這項責任。
- 不過份努力,因太過努力使得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勝於自己所認知的自我時,就會成為負擔。
- 沒有人期待你是完美的。
- 只要你認定「一定要這麼做才行」,就會不自覺地要求他人。
- 要理所當然的認為「對方不會照自己的期待去行動」。如此,若是對方照自己的期待行動的話,我們就會感到高興,並因此感謝對方。
- 總而言之,先去行動。(ex:我收到你的電子郵件了,謝謝你的聯絡、我需要考慮一下,請給我一點時間)
- 因不安而躊躇不前的人,其實是掉入了完美主義的陷阱,他們誤會別人都對自己要求完美。
- 從行動開始:
a. 各個擊破:限定一個目前該處理的對象,再接二連三地將其他的事情也處理掉。
b. 決定終點:現代社會的許多工作是沒有終點的,應自己適時地決定「到這裡就算完成」。
c. 封閉退路:確認「到底現在應該做的是什麼?」然後下定決心「不逃避該做的事」。
d. 自我強化:適時地給自己一些獎勵(ex:完成工作之後,吃點好吃的東西吧!)
- 打招呼是敞開心扉的第一步,不跟討厭的人打招呼,是不成熟的表現。
- 打招呼的對象不同,我們的態度也會無意識地不同。我們要特別注意,對於某些特定的人,有沒有採取輕視的態度。
- 對於不同的孩子採取不同的對待方式,孩子的成長也因而有大幅差異。
- 關係愈良好的夫婦,彼此之間表達為對方著想以及感謝的心的次數越是頻繁。
- 「感謝之心」是指對人或外界的事物,能夠肯定的接受、包容,不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人,努力去看對方好的一面。
- 有意識地露出笑臉,心情就會跟著開朗起來。
- 我的笑臉與其說是笑臉,比像是為了隱藏不安與緊張的保護色。但是這個保護色卻漸漸地給我帶來了明朗的心,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溫和的氣氛。
- 心情沮喪時,可以誠實的告訴對方:「對不起,我現在心情不好,請讓我一個人靜一下。」
- 「稱讚才會成長」是教育的基本,被稱讚的小組,有持續成長的現象。
- 以向對方學習的態度去接觸別人,就能自然地湧出對對方的好意。
- 接受每個人都是不相同的個體。
- 反省自己,是否無意識地,將別人當作滿足自己欲求的對象。
- 察覺到對方的優點,卻無法真心的認同,往往是因為不自覺地與對方競爭,因而刺激到自己的自卑感。
- 能夠真心地讚賞別人的人,是心胸寬大的人。
-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有在聽對方說話,但是實際上並沒有。我們往往都是在想「接下來該說什麼、該說什麼對方才會覺得我很有能力、或是這個話題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很沒氣質等等」,比起對方的話題,其實我們關心的是自己。
- 偉大的人專注於聽,微小的人專注於說。
- 與其能言善道,留意對方有沒有感受到我們「認真在傾聽」,才是需要注意的部份。
- 誠心地表示贊同,將「我有在聽」的訊息傳送給對方。
- 做出能讓對方便於開口的反應:
a. 開放式詢問(ex:為什麼?然後怎麼樣了?)
b. 回答對方時,附加幾句話,讓對話比較容易接續下去
c. 重提對方的主題
d. 用信賴對方、與對方商量的態度和他人對話
e. 與別人談論自己,特別是談論自己的內在層面
- 不論敵我、不論勝負,都能讚賞對方。
- 不服輸的意識過於強烈,容易讓人將多餘的話、不該說的話脫口而出。
- 避免命令他人。有求於對方時,說明理由是很重要的。
- 將意見和情感劃分開來,如此儘管意見不同,還是能夠避免彼此的關係受到影響。
- 與會傷害人的人相處的方法:
a. 明確表示自己不容侵犯的領域。
b. 不帶有任何私人情感,純粹以工作上的分工關係來相處,有助於避免自己受到批評。
c. 與對方接觸時,盡量選擇有他人在的地方
d. 不反駁對方,以蘇格拉底的問答法來回應對方。
e. 不與對方一般見識,因為一旦反擊,也只是提供對方新的攻擊材料而已。
- 針對會傷害別人的人實行以上對策,必須先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懼與罪惡感才行。
- 與會傷害自己的人對決時,就算彼此的關係惡化或斷絕,都是無關緊要的。
- 針對會傷害別人的人「不抱持不必要的罪惡感」,必須以自己為重。
- 不愉快的情感會擴大,起因於三項情感上的偏差:
a. 預測偏差:將痛苦預測的過大,認定痛苦的心情會一直持續,情感上就產生了混亂。
b. 投射偏差:心中產生負面的情感,對任何事都抱著負面的態度而陷入絕望的心理狀態。
c. 反芻偏差:開心或快樂的情感,會隨著不斷反芻而減少; 然而,負面的情感在一定的期間內,會隨著反芻而增強。(容易低潮的人,有反覆回想過去負面經驗的傾向,這種情感的反芻,會讓痛苦更加增強,讓自己陷於低潮之中)
- 有意地回想愉快的意象,可以幫助我們排除不快及憂鬱的心情。
- 在身邊放置能夠誘導快樂意象的照片。
- 建立人生計劃表,並經由確認自己從過去到目前為止的步伐,想像今後要建立的生活模式,感受到逐漸實現而充滿希望的未來。
- 意象放鬆法:
① 坐在椅子上,回想造成苦惱的原因,讓心情一口氣變得沈重。
② 雙手捧在胸前,將痛苦的心情「呼」地,一口氣往雙手吐出來。
③ 當痛苦的心情充滿雙手時,將他緊握成一顆球(想像)。
④ 將這顆「痛苦心情的球」一口氣丟向遠方。
⑤ 告訴自己:「感覺輕鬆多了。」
⑥ 將手放在腹部上,利用手的溫度讓自己感到舒適。
⑦ 想像這份溫暖舒服的感受傳遍全身。
⑧ 一面享受這份舒適,一面告訴自己:「我的心情安定了許多」。
- 想像力有著超乎我們所知的力量。
- 在腦中想像經歷一次目前最害怕的事,讓最壞的情況在心裡有了覺悟,然後心情就變輕鬆了。
- 想太多,會讓自己陷入痛苦之中。
- 整理腦中思緒的方法:
- 容易沮喪的人,就算只是碰到一點點小問題,也會跟自己說「真麻煩、真討厭、我不行了」,無意識地進行自我毀滅式的自我對話,心情因此變得更糟。請試著鼓舞自己:「試試看才知道呀!」、「總是會有辦法的!」。
- 認同自己的負面情感並接受它。
- 如果發覺自己是容易受傷的人,就告訴自己「傷痛又來了,就讓它來吧!」
- 研究證實,藉由放鬆的腹式呼吸,可以增加α波、分泌讓心情變好的腦內啡或血清素。
- 容易緊張或是不安的人,往往都是採較淺且快速的胸式呼吸。
- 腹式呼吸練習法:
① 仰躺在床上,輕閉眼睛,雙腳微微張開
- 放鬆法對於身體容易呈現緊繃狀態的人、筋骨較硬、或是肩頸容易酸痛的人特別有效。
- 簡易的放鬆法:
① 躺下來,輕閉雙眼
- 經證實對於不安、緊張、焦慮、憤怒等興奮情感具有鎮靜作用,並且能提高免疫力。
- 一天練習3次,一次3分鐘,在無法入眠時、通勤時、緊張時皆可實行。
- 自律訓練法的標準公式:
a.(背景公式)坐在椅子上或躺著輕輕閉眼,深呼吸數次,腦中「我的心情感到非常平靜」
h.(7 消去)雙手握拳再張開、手臂彎曲再伸直,最後伸一個大懶腰,再慢慢張開眼睛
- 內向性格的基礎來自於生理上與生俱來的氣質,其中50%是遺傳的影響、教養方式大約只佔25%、剩下的25%來自於個人經驗的影響。
- 孩子的性格內向又容易害怕的話,他們的母親也容易過度保護孩子 ; 而克服了內向性格的孩子,他們的母親都是慢慢引導自己的孩子習慣外界的環境。
- 儘管為自己非社交性的性格所苦,也要接受這就是自己的特別之處。
- 將企圖改變自己性格的心思和力氣,轉為集中於經營自己的人生。
- 恐懼社交的人,通常有以下優點:
a. 纖細的感性與觀察力,容易感同身受、溫和待人
b. 內斂且客氣,不愛出風頭
c. 工作細心,責任感強
d. 有強烈的自我成長意願
e. 能夠獨立完成工作
- 只要活著,難保不會與人發生衝突或受到傷害,所以還是要擁有一顆強韌的心。
- 所謂「強韌的心」是指對自己或別人心裡的痛苦,都能夠以豐富的感性去接受,並且也能夠從中快速恢復的,柔軟而堅韌的心。
- 一定要付諸實行的,讓心變得強韌的有效方法:
a. 查明自己的弱點,將讓自己感到痛苦或是想逃避的情境一一寫下來
b. 針對自己的弱點,查找前述能夠改善弱點的方法
c. 設定改善目標與練習計劃
d. 重複實行改善法,並自我檢討
- 不要妄想一口氣改變所有的問題,而是要經由不斷地練習來慢慢改變。
- 期許自己,成為一個「在公司以外追求人生意義」的人。這類型的人會將公司的工作好好完成,人品也不錯,不過對於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或評價不太在意,認為拓展及深層化自己的世界比較有價值,而且會持續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喜好。
- 建立長遠的目標及觀點,確認自己希望過著什麼樣的人生、為了實現這樣的人生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。
- 不斷去檢驗自己的努力及成果,同時一邊調整自己,往實現的目標前進。
- 目標一旦明確,就能夠區別何者是「可以不用去忍耐的情境」、何者是「一定要全力去面對」的情境。從此,人生不再是「全面戰場」,而是「局部戰場」。
- 沒有比不具意義的痛苦,以及難以找到意義的忍耐更令人難受的了。
我工作的第一間公司有位姊姊致力於改善員工之間的人際交往問題,部份有著共同理念的人常和她一起探討身心靈領域,她們無意間形成了一個重視心靈成長的團體。即使我並非全然贊同她的理念,然而由於想深入探討心靈層面,因此時常加入她們的閱讀與心靈活動。
我們每隔周的週六會在公司B1瑜伽室上心靈瑜伽課程,聽奎師那協會的老師講述<博伽梵歌>內容,並吟唱『哈瑞奎師那』。許多員工都覺得老師的裝扮怪怪的,又因為課程內容屬宗教行為(唱頌和讀經典),因此參加課程的人始終不多。雖然我也不喜歡有宗教行為的課程內容,但我意外的很喜歡唱頌,每次專注的唱頌都讓我感到心情平靜不少,就像多年前參加法鼓山青年營的早晚課一般,專注而平靜。
這個課程結束之後,有員工因私人問題請教於公司姊姊,熱心的她在固定的下班時間開了讀書會。這堂課的教科書是 根本橘夫的<讓痛苦人際關係一口氣變輕鬆的秘訣>。當時的我因忙於工作已很少參與她們的活動,甚至不知道成立了讀書會。於此期間,有位曾一起參加心靈課程的同事送了我這本書,並邀我加入讀書會,這個舉動令我感激不盡 ; 因為當時的我陷入需要時常加班及出差工作的痛苦深淵,睡眠不足與體力不好的我,經常因為工作繁忙而遷怒於身邊的同事、家人,甚至還高傲地認為「想幫忙的同事,只是想對自己說教罷了!」。現在看來,這一切雖已事過境遷,但是對於當時被我的壞脾氣波及到的所有人,竟然還願意繼續陪伴已離開公司的我一同成長,而感到更加地慚愧,如此,也讓我再次確定,能夠遇上她們的自己是多麼的幸運。
現在的我,除了對當時的自己感到懊悔、羞愧,也時常自問「若再次遇到相同的問題和挫折時,該如何面對」,然而,離開職場已一年多,我發現自己的缺點都還原封不動,易怒、焦躁的性格也並未因休假而好轉,至此,才終於明白,漫無目的的休假並不會讓人進步 ; 擬定人生計劃,紀錄情緒轉折的歷程,配合應用各種平靜心情的方法,才是有效的成長方式。
因為這個契機,讓我重讀了這本書,並發現到當初覺得不是很受用的內容,竟都是改善自己的良藥!原來,一顆自大的心,裝不下任何東西。
以下是對這本書的重點筆記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章 與人輕鬆相處的方法
努力表現「真實的自己」
- 告訴自己「保持真實的自己就可以了」。
-「真實的自己」,就是對自我存在本身的信賴。
- 就算別人看出我的緊張和不安,也不需要因此感到困擾。
- 不善於社交的人通常都是心底缺乏自信的人。
- 自信分為:
a. 表層的自信:藉由能力或外表優於他人所得來的自信,這樣的自信是有限的。
b. 深層的自信:對自己這個存在本身抱持著信賴感,不會因為失敗或負面評價而重創。
不要自我防衛
- 意識自己的迴避行動。
- 提醒自己「不要自我防衛」,主要是指「不採取迴避行動」。
- 自我防衛措施會讓我們的身、心處在緊繃狀態,與人相處過後就會感到疲倦。
- 心理的防衛:
a. 迴避型:避免與人交際,喜歡一個人獨處,面對無法應付的場合總是選擇逃避。
b. 反抗型:察覺到對自己不利的徵兆時,就會以強烈的口吻提出自我主張或攻擊性的反論。
c. 分裂型:對自我意識過度敏感,以不與外界發生任何情感上的關連,藉此達到自我防衛。
- 行動的防衛:
a. 迴避會造成壓力的行動(ex:為了避免遇到同事而故意錯開下班時間)
b. 盡量減少壓力而產生的行動(ex:為了避免與演講者視線交接而盡量坐在後面)
c. 做任何事都為自己找藉口(ex:明明要做簡報了,卻去做其他比較不急迫的工作)
d. 好戰的行動(ex:在自己感覺快要受傷時,去責怪對方、或辛辣的諷刺別人)
- 迴避行動越順利,想迴避的傾向就會越來越強烈,因而無法培養適當處理狀況的能力。
專注於原本的目的
- 專注於原本的目的,可以讓我們從多餘的心理負擔中得到解放,再者,還有可能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,長久累積下來就會增加自己的自信。
- 確認原本的目的:
a. 聊天的目的:享受輕鬆的氣氛、與對方感同身受,只要你看起來開心,對其他人來說就夠了。
b. 開會的目的:集合大家的智慧、找出最佳的方法,也是整合意見的機會。
c. 簡報的目的:將必須傳達給對方知道的資訊簡單易懂地呈現、說明出來。
信賴人心的溫暖
- 認知到「別人跟自己沒兩樣」,即可讓自己信賴他人,並且支持自己安然敞開心扉。
- 不管看起來多麼怡然自得的人,其實都有一顆膽怯的心,大家都是努力克服這種心情,積極地與人相處,不安的心才獲得解放,而能夠自得其樂。
- 沒有人會像你想像的那麼在意你的事情。
- 萬一有人記住你可恥的失敗,在某處當作話題來嘲笑,難道你會失去任何東西嗎?你身體有哪裡會因此受傷嗎?這根本就是不痛不養的事,你卻因此心情委靡。自己認為這種心態是謙虛的表現,卻已經變得自大,因為你認為「大家都在注意著我」,認定自己是世界的中心。
- 我們擅自的期待與認定讓我們覺得被背叛。
- 要認為「不幫我的忙也是理所當然的」,這是身為一個成年人對自己的心態負責的行為。
- 冷靜地自省「對別人的不信任或是厭惡感,是否來自於自己的軟弱?」
不要逃避
- 一旦想逃避,就會像「杯弓蛇影」一樣,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也可以看成很恐怖的事。
- 把想逃避的情境當作練習與人相處的機會。
- 心的肌肉與身體的肌肉相同,越去使用就會變得強壯,如果減少與他人交流的機會,你的心就會漸漸萎縮,只有恐懼單方面地增加。
第二章 不背負不必要的重擔
不虛張聲勢
- 會產生虛張聲勢的心理,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自信。
- 真正的自尊,不需要對外顯露,而是應該在自己心中好好珍惜。
不說謊
- 說謊的時候,也許看似沒有問題,可是之後才是痛苦的開始。
- 如果發現自己的表現可能令人產生誤會,就必須及早提出更正。
行動時不要有過度的責任感
- 比起充實感或是為別人付出的喜悅,對於痛苦或是被害者意識比較強的人來說,不要接受過度的責任,會是比較聰明的作法。
- 當你感到自己似乎有過度的責任感時,請反覆在心裡告訴自己:「我並不是特別的人」。
- 面對無法拒絕的工作,也不要讓自己獨自去承擔,而是要表示「該怎麼做比較好?」,讓大家共同來負擔這項責任。
- 不過份努力,因太過努力使得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勝於自己所認知的自我時,就會成為負擔。
不拘泥於「不得不」的意識
- 沒有人期待你是完美的。
- 只要你認定「一定要這麼做才行」,就會不自覺地要求他人。
- 要理所當然的認為「對方不會照自己的期待去行動」。如此,若是對方照自己的期待行動的話,我們就會感到高興,並因此感謝對方。
不拖拖拉拉
- 總而言之,先去行動。(ex:我收到你的電子郵件了,謝謝你的聯絡、我需要考慮一下,請給我一點時間)
- 因不安而躊躇不前的人,其實是掉入了完美主義的陷阱,他們誤會別人都對自己要求完美。
- 從行動開始:
a. 各個擊破:限定一個目前該處理的對象,再接二連三地將其他的事情也處理掉。
b. 決定終點:現代社會的許多工作是沒有終點的,應自己適時地決定「到這裡就算完成」。
c. 封閉退路:確認「到底現在應該做的是什麼?」然後下定決心「不逃避該做的事」。
d. 自我強化:適時地給自己一些獎勵(ex:完成工作之後,吃點好吃的東西吧!)
第三章 建立令人愉快的人際關係
打招呼可以敞開心扉
- 打招呼是敞開心扉的第一步,不跟討厭的人打招呼,是不成熟的表現。
- 打招呼的對象不同,我們的態度也會無意識地不同。我們要特別注意,對於某些特定的人,有沒有採取輕視的態度。
- 對於不同的孩子採取不同的對待方式,孩子的成長也因而有大幅差異。
感謝能讓心靈相通
- 關係愈良好的夫婦,彼此之間表達為對方著想以及感謝的心的次數越是頻繁。
- 「感謝之心」是指對人或外界的事物,能夠肯定的接受、包容,不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人,努力去看對方好的一面。
笑容可融化周圍的人
- 有意識地露出笑臉,心情就會跟著開朗起來。
- 我的笑臉與其說是笑臉,比像是為了隱藏不安與緊張的保護色。但是這個保護色卻漸漸地給我帶來了明朗的心,給周圍的人帶來了溫和的氣氛。
- 心情沮喪時,可以誠實的告訴對方:「對不起,我現在心情不好,請讓我一個人靜一下。」
相互稱讚能加深彼此的信賴
- 「稱讚才會成長」是教育的基本,被稱讚的小組,有持續成長的現象。
- 以向對方學習的態度去接觸別人,就能自然地湧出對對方的好意。
- 接受每個人都是不相同的個體。
- 反省自己,是否無意識地,將別人當作滿足自己欲求的對象。
- 察覺到對方的優點,卻無法真心的認同,往往是因為不自覺地與對方競爭,因而刺激到自己的自卑感。
- 能夠真心地讚賞別人的人,是心胸寬大的人。
設身處地傾聽對方的想法
-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有在聽對方說話,但是實際上並沒有。我們往往都是在想「接下來該說什麼、該說什麼對方才會覺得我很有能力、或是這個話題會不會讓人覺得我很沒氣質等等」,比起對方的話題,其實我們關心的是自己。
- 偉大的人專注於聽,微小的人專注於說。
- 與其能言善道,留意對方有沒有感受到我們「認真在傾聽」,才是需要注意的部份。
- 誠心地表示贊同,將「我有在聽」的訊息傳送給對方。
- 做出能讓對方便於開口的反應:
a. 開放式詢問(ex:為什麼?然後怎麼樣了?)
b. 回答對方時,附加幾句話,讓對話比較容易接續下去
c. 重提對方的主題
d. 用信賴對方、與對方商量的態度和他人對話
e. 與別人談論自己,特別是談論自己的內在層面
不求勝
- 不論敵我、不論勝負,都能讚賞對方。
- 不服輸的意識過於強烈,容易讓人將多餘的話、不該說的話脫口而出。
- 避免命令他人。有求於對方時,說明理由是很重要的。
- 將意見和情感劃分開來,如此儘管意見不同,還是能夠避免彼此的關係受到影響。
如何與會傷害人的人相處
- 與會傷害人的人相處的方法:
a. 明確表示自己不容侵犯的領域。
b. 不帶有任何私人情感,純粹以工作上的分工關係來相處,有助於避免自己受到批評。
c. 與對方接觸時,盡量選擇有他人在的地方
d. 不反駁對方,以蘇格拉底的問答法來回應對方。
e. 不與對方一般見識,因為一旦反擊,也只是提供對方新的攻擊材料而已。
- 針對會傷害別人的人實行以上對策,必須先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懼與罪惡感才行。
- 與會傷害自己的人對決時,就算彼此的關係惡化或斷絕,都是無關緊要的。
- 針對會傷害別人的人「不抱持不必要的罪惡感」,必須以自己為重。
第四章 如何使受到擾亂的心情沉靜下來
情感的三大偏差
- 不愉快的情感會擴大,起因於三項情感上的偏差:
a. 預測偏差:將痛苦預測的過大,認定痛苦的心情會一直持續,情感上就產生了混亂。
b. 投射偏差:心中產生負面的情感,對任何事都抱著負面的態度而陷入絕望的心理狀態。
c. 反芻偏差:開心或快樂的情感,會隨著不斷反芻而減少; 然而,負面的情感在一定的期間內,會隨著反芻而增強。(容易低潮的人,有反覆回想過去負面經驗的傾向,這種情感的反芻,會讓痛苦更加增強,讓自己陷於低潮之中)
意象放鬆法
- 有意地回想愉快的意象,可以幫助我們排除不快及憂鬱的心情。
- 在身邊放置能夠誘導快樂意象的照片。
- 建立人生計劃表,並經由確認自己從過去到目前為止的步伐,想像今後要建立的生活模式,感受到逐漸實現而充滿希望的未來。
- 意象放鬆法:
① 坐在椅子上,回想造成苦惱的原因,讓心情一口氣變得沈重。
② 雙手捧在胸前,將痛苦的心情「呼」地,一口氣往雙手吐出來。
③ 當痛苦的心情充滿雙手時,將他緊握成一顆球(想像)。
④ 將這顆「痛苦心情的球」一口氣丟向遠方。
⑤ 告訴自己:「感覺輕鬆多了。」
⑥ 將手放在腹部上,利用手的溫度讓自己感到舒適。
⑦ 想像這份溫暖舒服的感受傳遍全身。
⑧ 一面享受這份舒適,一面告訴自己:「我的心情安定了許多」。
- 想像力有著超乎我們所知的力量。
洪水法
- 在腦中想像經歷一次目前最害怕的事,讓最壞的情況在心裡有了覺悟,然後心情就變輕鬆了。
整理腦中思緒
- 想太多,會讓自己陷入痛苦之中。
- 整理腦中思緒的方法:
① 寫下在意的事(一張便利貼寫一件事)
② 將寫下來的事項進行分類
③ 決定哪些是「不處理的事」,並下定決心不去處理
④「無能為力的事」是指已經過去的事,或是光靠自己無法處理的事,請下定決心「實際發生時再去處理」
⑤ 將「馬上要處理的事」劃分為各個小部份,一一逐項解決
⑥ 需要「擬定計畫處理的事」可以先確認處理的方法,並決定實行的日期。實際上,尚未處理的事只要在心裡處理過一遍,心情就可以大大地安定下來。
自我對話法
- 容易沮喪的人,就算只是碰到一點點小問題,也會跟自己說「真麻煩、真討厭、我不行了」,無意識地進行自我毀滅式的自我對話,心情因此變得更糟。請試著鼓舞自己:「試試看才知道呀!」、「總是會有辦法的!」。
- 認同自己的負面情感並接受它。
- 如果發覺自己是容易受傷的人,就告訴自己「傷痛又來了,就讓它來吧!」
腹式呼吸法
- 研究證實,藉由放鬆的腹式呼吸,可以增加α波、分泌讓心情變好的腦內啡或血清素。
- 容易緊張或是不安的人,往往都是採較淺且快速的胸式呼吸。
- 腹式呼吸練習法:
① 仰躺在床上,輕閉眼睛,雙腳微微張開
② 將手放在肚臍下方的腹部
③ 嘴唇做「ㄩ」字形慢慢將氣吐出,感覺腹部凹下去(想像不快的事和氣一起被吐出了)
④ 腹部放鬆,從鼻子深層地吸氣,感覺腹部凸起來
⑤ 重複①~④的步驟,讓自己冷靜下來
放鬆法
- 放鬆法對於身體容易呈現緊繃狀態的人、筋骨較硬、或是肩頸容易酸痛的人特別有效。
- 簡易的放鬆法:
① 躺下來,輕閉雙眼
② 進行數次深呼吸
③(進行十秒)雙手握拳、皺眉咬牙、聳肩、臀部和大腿也用力繃緊,讓身體呈現緊繃狀態
④(進行十秒)一口氣放掉全身的力氣(告訴自己:心裡和身體都放鬆下來了)
⑤ 重複③~④的步驟
自律訓練法
- 經證實對於不安、緊張、焦慮、憤怒等興奮情感具有鎮靜作用,並且能提高免疫力。
- 一天練習3次,一次3分鐘,在無法入眠時、通勤時、緊張時皆可實行。
- 自律訓練法的標準公式:
a.(背景公式)坐在椅子上或躺著輕輕閉眼,深呼吸數次,腦中「我的心情感到非常平靜」
b.(1 重感)全身充分放鬆後,想像「雙手和雙腳都很沉重」,將沉重的感覺延伸到四肢
c.(2 溫感)想像「雙手和雙腳都很沉重且溫暖」,將溫暖的感覺延伸到四肢
d.(3 心臟)感覺「心臟自然且規律地跳動」,不經意地去感覺胸口附近的心臟在跳動
e.(4 呼吸)感覺「呼吸得自然且輕鬆」,不經意地意識到自己在呼吸
f.(5 溫感)想像「胸口至腹部周圍很溫暖」,將一隻手放在腹部幫助意識集中
g.(6 涼感)想像「額頭感覺舒適涼快」, f.(5 溫感)想像「胸口至腹部周圍很溫暖」,將一隻手放在腹部幫助意識集中
h.(7 消去)雙手握拳再張開、手臂彎曲再伸直,最後伸一個大懶腰,再慢慢張開眼睛
第五章 活得像自己
受性格影響的人生
- 內向性格的基礎來自於生理上與生俱來的氣質,其中50%是遺傳的影響、教養方式大約只佔25%、剩下的25%來自於個人經驗的影響。
- 孩子的性格內向又容易害怕的話,他們的母親也容易過度保護孩子 ; 而克服了內向性格的孩子,他們的母親都是慢慢引導自己的孩子習慣外界的環境。
接受自己
- 儘管為自己非社交性的性格所苦,也要接受這就是自己的特別之處。
- 將企圖改變自己性格的心思和力氣,轉為集中於經營自己的人生。
- 恐懼社交的人,通常有以下優點:
a. 纖細的感性與觀察力,容易感同身受、溫和待人
b. 內斂且客氣,不愛出風頭
c. 工作細心,責任感強
d. 有強烈的自我成長意願
e. 能夠獨立完成工作
擁有一顆柔韌的心
- 只要活著,難保不會與人發生衝突或受到傷害,所以還是要擁有一顆強韌的心。
- 所謂「強韌的心」是指對自己或別人心裡的痛苦,都能夠以豐富的感性去接受,並且也能夠從中快速恢復的,柔軟而堅韌的心。
- 一定要付諸實行的,讓心變得強韌的有效方法:
a. 查明自己的弱點,將讓自己感到痛苦或是想逃避的情境一一寫下來
b. 針對自己的弱點,查找前述能夠改善弱點的方法
c. 設定改善目標與練習計劃
d. 重複實行改善法,並自我檢討
- 不要妄想一口氣改變所有的問題,而是要經由不斷地練習來慢慢改變。
過自己的人生
- 期許自己,成為一個「在公司以外追求人生意義」的人。這類型的人會將公司的工作好好完成,人品也不錯,不過對於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或評價不太在意,認為拓展及深層化自己的世界比較有價值,而且會持續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喜好。
- 建立長遠的目標及觀點,確認自己希望過著什麼樣的人生、為了實現這樣的人生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。
- 不斷去檢驗自己的努力及成果,同時一邊調整自己,往實現的目標前進。
- 目標一旦明確,就能夠區別何者是「可以不用去忍耐的情境」、何者是「一定要全力去面對」的情境。從此,人生不再是「全面戰場」,而是「局部戰場」。
- 沒有比不具意義的痛苦,以及難以找到意義的忍耐更令人難受的了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