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不生病的生活> 重點整理
一年多前翻看了這本書,當時雖覺得裡面的觀念不錯,卻因為內容少有數據佐證,看了始終半信半疑,未仔細閱讀 ; 當時較吸引我的是濟陽高穗醫師的 <這樣做,讓癌症消失>。現在身為主婦,午後做完家事,有了許多可以靜心閱讀的時間,因此又重新看了這本書,且深感獲益良多。
家裡會有這些與癌症相關的書籍,是因為老公的親人罹癌。這個突如其來的狀況,給老公帶來了不少衝擊,不僅買了許多相關書籍予親人參考,也買了相同的書籍放在家中,回台時也時常和我去拜訪她。
我媽特別忌諱不好的字眼,不喜歡、甚至不准我們提到「死」、「癌症」、「病痛」...等主題,可以說是非常傳統的母親。高中時期我接觸到倡導遺體器官捐贈的團體,拿了器官捐贈同意書回家請父母簽署,媽媽生氣的說:「不要跟我談這種觸霉頭的東西!」訓斥了我一頓,但我始終認為,正視死亡和疾病非常重要,尤其是當我們害怕的時候。不聽、不看,不代表這些問題就不存在 ; 反之,面對它們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問題的成因、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,甚至可能避免問題發生。
我從小就不喜歡運動,對於跑步和球類運動更是避之唯恐不及,但即使如此,身體也並未因此出現任何異狀。最初感到身體不適,是在時常熬夜的大學時期,我發現經期時腹部會隱隱作痛,很不舒服,在此之前,我從未經痛過。但當時我還不知覺悟,經痛就吃藥,熬夜肚子餓就吃麵包、餅乾、泡麵,外宿的生活讓我漸漸地養成了嗜吃垃圾食物的習慣,現在回想起那段時光,常常覺得自己怎麼會如此地不自愛!
大學畢業後,我在高雄唸研究所,並嘗試過吃素的生活。當時的我沒有注意到,素食者更需注重各大類營養素攝取均衡的問題,我不愛吃水果,所以餐餐吃大量葉菜類,鮮少補充蛋白質、鈣質,就這樣吃了3個月。某天我發現自己在盛夏、開著冷氣的火車上,不停地畏寒、手腳冰冷,這個問題嚴重到連媽媽都發現了,她開始禁止我吃素,雖不得已遵守了不吃素的約定,但我始終對於媽說的:「你是因為吃素,才讓體質變寒」的說法不以為然,因為我身體畏寒的問題,並未因不吃素而有所好轉。
研究所畢業後,我回鄉工作。職場四年間,身體發出的警訊越來越多,除了畏寒、經痛、手腳冰冷之外,又多了許多問題。例如:痛經時會伴隨著頭痛、體力下降容易疲倦、四肢無力、脾氣暴躁、偶爾莫名地感到悲傷、容易腹瀉、胃痛、胃脹氣、皮膚過敏、鼻過敏...等,讓我困擾不已,因此我才開始願意正視自己身體的狀況,企圖讓身體復原、甚至變得比以前更好。
離開職場之後的一年間,我積極閱讀相關書籍,也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,試圖改善自己,卻始終成效不彰,直到重新讀了同事送的邱錦伶<擇食>一書,開始實行書中的方針之後,才真正開啟了自我療癒的旅程。
現在除了實行<擇食>的生活,我也持續閱讀關於疾病防治與飲食治療的書,其中一本是新谷弘實的<不生病的生活>。這本書曾在日本引發討論,也遭到很多人撻伐,主要起因於書中的非常識觀念。其最關鍵的是,作者不鼓勵人喝牛奶,認為「市售的牛奶是生鏽的脂肪」。對於他所主張的非常識觀念,遭到許多人撻伐這一點,我認為跟體質有很大的關係。其實讀者可以嘗試不同的飲食法,比對自己食用前與停止食用後的差異,來找到身體問題的徵結,若一股腦兒地提出反對意見,而不嘗試實行,則可能會錯失對自己好的建言,這也是我實行邱老師的擇食法之後的體會。
以下是重點整理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即使是自認為健康的人,相信也有不少人為慢性便秘或腹瀉、失眠、肩頸酸痛等所苦,這些症狀可說都是未病狀態的求救信號,如果輕忽,甚至可能演變成重大疾病。
- 高齡階段,即使是健康的人,身體機能也會變差,不過,機能變差與罹患疾病是完全不同的。
流行健康法有許多騙局
- 考慮農藥殘留、丹寧酸、咖啡因的影響,我並不建議用茶來代替水作為飲料。愛喝茶的人應使用無農藥栽培的茶葉,並避免在空腹時飲用,以減輕對胃黏膜的負擔,一天最好以二、三杯為限。
- 人體所有部位都密切關聯,對某一個部份能發揮正面作用的成份,對整個身體來說未必有益。有一句成語說「見樹不見林」,食物也是如此,僅看其中的某一種成份,並不能判斷它對身體好或不好。
胃相與腸相透露健康狀況
- 肉食破壞腸相最大的原因,是它缺乏食物纖維,同時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。持續攝取肉食,腸壁會逐漸變硬、變厚,因為缺少食物纖維,糞便的量也較少。為了排出少量的糞便,腸子必須過度的蠕動,也就是說因為過度的蠕動,腸壁大部分的肌肉會因為經常鍛鍊而增厚,導致腸子變硬、變短,腸子內腔則變窄,造成腸子內壓升高。腸內的壓力提高,會將黏膜由內往外推,而出現「憩室」。
- 累積在憩室內的糞或褶皺內的糞便會產生毒素,使附近細胞的基因發生變化,形成息肉。息肉持續生長,就可能成為癌症。
- 腸相的惡化不僅會引起大腸癌等各種大腸疾病,不少人還會出現子宮肌瘤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臟病、乳癌、攝護腺癌、糖尿病等「生活習慣病」。
藥基本上都是毒
像我這樣對少量藥物也會產生反應的人,過去被稱為「藥物過敏症」,但我認為正好相反。人類的身體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。許多人吸煙、喝酒,經常飲用咖啡、紅茶等,日常都是吃喝有許多食品添加劑或化學調味料的食物,結果形成對藥物的抗藥性, 對刺激的感覺也變得遲鈍。
健康關鍵在酵素的「量」
胃相、腸相佳的人,共通點是大量攝取富含酵素的新鮮食物 ; 相對的,胃相、腸相不佳的人,共通點是生活習慣都會大量消耗酵素。經常抽煙喝酒、暴飲暴食、飲食中含有食品添加物、處在壓力大的生活環境、使用藥物等,都是會大量消耗酵素的行為。另外,不良的飲食內容會在腸內製作出毒素,或是暴露在紫外線、放射線、電磁波之下,都會製造出大量的自由基(活性氧就是一種自由基,會破壞體內的正常細胞,導致疾病和老化),為了消除體內的自由基就必須大量消耗酵素。
抗癌劑不能治癒癌症
- 不論任何藥物,都是會傷害身體的「毒」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會大量消耗酵素,各種藥物之中,尤其以「抗癌劑」對酵素的破壞力最大,因為抗癌劑進入體內會釋放出大量的「自由基/活性氧」,來殺死體內的癌細胞,其中不只癌細胞、正常細胞也會被殺死。
- 即使在大腸外側的淋巴腺發現癌細胞,我也不開抗癌劑處方。我採取的治療是:
1. 切除被癌細胞侵襲的部份
2. 排除患者罹患癌症的可能原因,例如:戒除吸煙、喝酒
3. 建議患者五年內完全停止食用肉類、牛奶、乳製品,實踐新谷飲食健康法
4. 鼓勵患者每天都要抱著幸福感度過
相信飲食常識可能危害生命
- 咀嚼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,唾液中含有消化酵素,藉著咀嚼,酵素和食物混合,可順利分解食物,幫助消化與吸收。
- 平常就養成每一口咀嚼三十至五十次的習慣。
- 牛奶所含的蛋白質,其中八成為酪蛋白,進入胃中後立刻凝固,非常不易消化。
- 市售的牛奶成份都經過「均質化」。「均質化」是指為了使剛擠出的牛奶的脂肪成份均等化而進行攪拌,攪拌時空氣會混入牛奶,使脂肪成份變成過氧化類脂物。「過氧化類脂物」就是氧化過度的脂肪,對身體有不利的影響。
飲用過多牛奶反而容易骨質疏鬆
- 人類血中的鈣濃度,經常保持在9至10毫克(每100cc.)。但喝了牛奶之後,血液的鈣濃度會快速上升,而身體為了保持恆常性,將鈣濃度恢復至正常值,會將血液中的多餘鈣質經由腎臟排至尿液中,帶來諷刺性的結果。
- 小蝦、小魚、海藻類都是在腸道被消化後,身體再吸收所需的鈣質和礦物質,是比較適合身體結構的食物。
「優酪乳神話」 有待商榷
- 我對優酪乳感到疑問,是因為臨床上,經常食用優酪乳的人,腸相未必較佳。
- 優酪乳的乳酸菌一進到胃裡,幾乎都會被胃酸殺死。
- 乳糖是乳製品中含有的糖份,分解乳糖的酵素「乳酸酶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。這是理所當然的,因為「乳」是給嬰兒喝的,而非成人的食物。食用優酪乳後,乳糖因為乳酸酶不足,無法完全消化,結果引起消化不良,不少人發生輕微腹瀉。這種輕微腹瀉,使原來留在腸內的宿便排出,因而產生「乳酸菌治好便秘」的錯覺。
- 經常食用優酪乳,糞便和排氣應該都會有強烈的氣味,這就是腸內環境惡化的證據,因為臭味表示腸內產生了毒素。
- 不論罹患任何癌症,患者的腸相幾乎都不佳。因此我認為,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癌症的人,很可能也有大腸息肉,甚至大腸癌,建議務必接受大腸鏡治療。
- 酵素不耐熱,在48度C~115度C就會死亡。
- 不論蔬菜、水果、肉類或魚類,越新鮮酵素的含量越多。酵素不耐熱,加熱越久,越容易使酵素消失。
吃生鏽的食物,身體也會生鏽
- 「氧化」是指物質與氧結合。例如,炸食物的油會逐漸變黑,削皮的蘋果或馬鈴薯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變成褐色,都是「氧化」(生鏽)的結果。
- 氧化的食物進入體內,就會產生「自由基」,是製造出「活性氧」的主要原因。 自由基會破壞細胞內的基因,成為致癌因素等,對健康造成各種傷害。
-「自由基」具有強大的「氧化力」(使物質生鏽的力量),是普通氧的數十倍。
人造奶油是最不利健康的油脂
- 含有反式脂肪酸最多的就是人造奶油。
- 人造奶油在室溫下會凝固,是因為加了「氫」,以人工方式將不飽和脂肪酸變成飽和脂肪酸。
- 酥油也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,雖然一般家庭幾乎不會使用,但是市售的點心、零食、速食店的炸薯條都有大量使用酥油。
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攝取法
- 魚類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最為穩定,特別是沙丁魚、秋刀魚、鯖魚等「青背魚」類中,含有豐富的「DHA」、「EPA」,能促進腦部功能。
體溫高於人類的動物肉會污染血液
- 蛋白質的必要量,每一公斤體重約需要一公克,體重六十公斤的人,每天攝取六十公克就已足夠。
- 多餘的蛋白質被消化酵素分解成胺基酸,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分解後流入血液中,於是血液偏向酸性,為了中和酸性血液,必須從骨骼和牙齒中引出大量的鈣質。鈣質和氧化的血液在腎臟中過濾,多餘的蛋白質與會和大量的鈣質在一起排出體外。
紅肉魚最好趁新鮮食用
- 紅肉魚含有豐富的鐵質,比較容易氧化 ; 白肉魚沒有肌紅蛋白,因此肉切開後較不容易氧化。
充分咀嚼、吃八分飽有益健康
- 吸收、消化不佳,與過度攝取一樣,腸內都會產生腐敗或異常發酵,產生各種毒素。為了解毒,身體必須消耗大量酵素。
-充分咀嚼,分泌的唾液和酵素都會增加。
勉強吃不好吃的食物不會健康
- 新谷飲食法:
1. 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為85%比15%
2. 整體來區分,穀物(含豆類)佔50%,蔬菜和水果佔35%,動物佔15%。
3. 穀物最好選擇未精製者
4. 動物性食物最好選擇魚類等,比人類體溫低的食物
5. 選擇未精製的新鮮食物,最好能保有自然形態
6. 盡可能不要攝取牛奶和乳製品
7. 避免人造奶油和油炸食物
8. 充分咀嚼,勿暴飲暴食
、、、、、、、
家裡會有這些與癌症相關的書籍,是因為老公的親人罹癌。這個突如其來的狀況,給老公帶來了不少衝擊,不僅買了許多相關書籍予親人參考,也買了相同的書籍放在家中,回台時也時常和我去拜訪她。
我媽特別忌諱不好的字眼,不喜歡、甚至不准我們提到「死」、「癌症」、「病痛」...等主題,可以說是非常傳統的母親。高中時期我接觸到倡導遺體器官捐贈的團體,拿了器官捐贈同意書回家請父母簽署,媽媽生氣的說:「不要跟我談這種觸霉頭的東西!」訓斥了我一頓,但我始終認為,正視死亡和疾病非常重要,尤其是當我們害怕的時候。不聽、不看,不代表這些問題就不存在 ; 反之,面對它們,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問題的成因、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,甚至可能避免問題發生。
我從小就不喜歡運動,對於跑步和球類運動更是避之唯恐不及,但即使如此,身體也並未因此出現任何異狀。最初感到身體不適,是在時常熬夜的大學時期,我發現經期時腹部會隱隱作痛,很不舒服,在此之前,我從未經痛過。但當時我還不知覺悟,經痛就吃藥,熬夜肚子餓就吃麵包、餅乾、泡麵,外宿的生活讓我漸漸地養成了嗜吃垃圾食物的習慣,現在回想起那段時光,常常覺得自己怎麼會如此地不自愛!
大學畢業後,我在高雄唸研究所,並嘗試過吃素的生活。當時的我沒有注意到,素食者更需注重各大類營養素攝取均衡的問題,我不愛吃水果,所以餐餐吃大量葉菜類,鮮少補充蛋白質、鈣質,就這樣吃了3個月。某天我發現自己在盛夏、開著冷氣的火車上,不停地畏寒、手腳冰冷,這個問題嚴重到連媽媽都發現了,她開始禁止我吃素,雖不得已遵守了不吃素的約定,但我始終對於媽說的:「你是因為吃素,才讓體質變寒」的說法不以為然,因為我身體畏寒的問題,並未因不吃素而有所好轉。
研究所畢業後,我回鄉工作。職場四年間,身體發出的警訊越來越多,除了畏寒、經痛、手腳冰冷之外,又多了許多問題。例如:痛經時會伴隨著頭痛、體力下降容易疲倦、四肢無力、脾氣暴躁、偶爾莫名地感到悲傷、容易腹瀉、胃痛、胃脹氣、皮膚過敏、鼻過敏...等,讓我困擾不已,因此我才開始願意正視自己身體的狀況,企圖讓身體復原、甚至變得比以前更好。
離開職場之後的一年間,我積極閱讀相關書籍,也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,試圖改善自己,卻始終成效不彰,直到重新讀了同事送的邱錦伶<擇食>一書,開始實行書中的方針之後,才真正開啟了自我療癒的旅程。
現在除了實行<擇食>的生活,我也持續閱讀關於疾病防治與飲食治療的書,其中一本是新谷弘實的<不生病的生活>。這本書曾在日本引發討論,也遭到很多人撻伐,主要起因於書中的非常識觀念。其最關鍵的是,作者不鼓勵人喝牛奶,認為「市售的牛奶是生鏽的脂肪」。對於他所主張的非常識觀念,遭到許多人撻伐這一點,我認為跟體質有很大的關係。其實讀者可以嘗試不同的飲食法,比對自己食用前與停止食用後的差異,來找到身體問題的徵結,若一股腦兒地提出反對意見,而不嘗試實行,則可能會錯失對自己好的建言,這也是我實行邱老師的擇食法之後的體會。
以下是重點整理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章 相信常識是危險的
健康長壽的方法- 即使是自認為健康的人,相信也有不少人為慢性便秘或腹瀉、失眠、肩頸酸痛等所苦,這些症狀可說都是未病狀態的求救信號,如果輕忽,甚至可能演變成重大疾病。
- 高齡階段,即使是健康的人,身體機能也會變差,不過,機能變差與罹患疾病是完全不同的。
流行健康法有許多騙局
- 考慮農藥殘留、丹寧酸、咖啡因的影響,我並不建議用茶來代替水作為飲料。愛喝茶的人應使用無農藥栽培的茶葉,並避免在空腹時飲用,以減輕對胃黏膜的負擔,一天最好以二、三杯為限。
- 人體所有部位都密切關聯,對某一個部份能發揮正面作用的成份,對整個身體來說未必有益。有一句成語說「見樹不見林」,食物也是如此,僅看其中的某一種成份,並不能判斷它對身體好或不好。
胃相與腸相透露健康狀況
- 肉食破壞腸相最大的原因,是它缺乏食物纖維,同時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。持續攝取肉食,腸壁會逐漸變硬、變厚,因為缺少食物纖維,糞便的量也較少。為了排出少量的糞便,腸子必須過度的蠕動,也就是說因為過度的蠕動,腸壁大部分的肌肉會因為經常鍛鍊而增厚,導致腸子變硬、變短,腸子內腔則變窄,造成腸子內壓升高。腸內的壓力提高,會將黏膜由內往外推,而出現「憩室」。
- 累積在憩室內的糞或褶皺內的糞便會產生毒素,使附近細胞的基因發生變化,形成息肉。息肉持續生長,就可能成為癌症。
- 腸相的惡化不僅會引起大腸癌等各種大腸疾病,不少人還會出現子宮肌瘤、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心臟病、乳癌、攝護腺癌、糖尿病等「生活習慣病」。
藥基本上都是毒
像我這樣對少量藥物也會產生反應的人,過去被稱為「藥物過敏症」,但我認為正好相反。人類的身體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。許多人吸煙、喝酒,經常飲用咖啡、紅茶等,日常都是吃喝有許多食品添加劑或化學調味料的食物,結果形成對藥物的抗藥性, 對刺激的感覺也變得遲鈍。
健康關鍵在酵素的「量」
胃相、腸相佳的人,共通點是大量攝取富含酵素的新鮮食物 ; 相對的,胃相、腸相不佳的人,共通點是生活習慣都會大量消耗酵素。經常抽煙喝酒、暴飲暴食、飲食中含有食品添加物、處在壓力大的生活環境、使用藥物等,都是會大量消耗酵素的行為。另外,不良的飲食內容會在腸內製作出毒素,或是暴露在紫外線、放射線、電磁波之下,都會製造出大量的自由基(活性氧就是一種自由基,會破壞體內的正常細胞,導致疾病和老化),為了消除體內的自由基就必須大量消耗酵素。
抗癌劑不能治癒癌症
- 不論任何藥物,都是會傷害身體的「毒」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會大量消耗酵素,各種藥物之中,尤其以「抗癌劑」對酵素的破壞力最大,因為抗癌劑進入體內會釋放出大量的「自由基/活性氧」,來殺死體內的癌細胞,其中不只癌細胞、正常細胞也會被殺死。
- 即使在大腸外側的淋巴腺發現癌細胞,我也不開抗癌劑處方。我採取的治療是:
1. 切除被癌細胞侵襲的部份
2. 排除患者罹患癌症的可能原因,例如:戒除吸煙、喝酒
3. 建議患者五年內完全停止食用肉類、牛奶、乳製品,實踐新谷飲食健康法
4. 鼓勵患者每天都要抱著幸福感度過
相信飲食常識可能危害生命
- 咀嚼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,唾液中含有消化酵素,藉著咀嚼,酵素和食物混合,可順利分解食物,幫助消化與吸收。
- 平常就養成每一口咀嚼三十至五十次的習慣。
- 牛奶所含的蛋白質,其中八成為酪蛋白,進入胃中後立刻凝固,非常不易消化。
- 市售的牛奶成份都經過「均質化」。「均質化」是指為了使剛擠出的牛奶的脂肪成份均等化而進行攪拌,攪拌時空氣會混入牛奶,使脂肪成份變成過氧化類脂物。「過氧化類脂物」就是氧化過度的脂肪,對身體有不利的影響。
飲用過多牛奶反而容易骨質疏鬆
- 人類血中的鈣濃度,經常保持在9至10毫克(每100cc.)。但喝了牛奶之後,血液的鈣濃度會快速上升,而身體為了保持恆常性,將鈣濃度恢復至正常值,會將血液中的多餘鈣質經由腎臟排至尿液中,帶來諷刺性的結果。
- 小蝦、小魚、海藻類都是在腸道被消化後,身體再吸收所需的鈣質和礦物質,是比較適合身體結構的食物。
「優酪乳神話」 有待商榷
- 我對優酪乳感到疑問,是因為臨床上,經常食用優酪乳的人,腸相未必較佳。
- 優酪乳的乳酸菌一進到胃裡,幾乎都會被胃酸殺死。
- 乳糖是乳製品中含有的糖份,分解乳糖的酵素「乳酸酶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。這是理所當然的,因為「乳」是給嬰兒喝的,而非成人的食物。食用優酪乳後,乳糖因為乳酸酶不足,無法完全消化,結果引起消化不良,不少人發生輕微腹瀉。這種輕微腹瀉,使原來留在腸內的宿便排出,因而產生「乳酸菌治好便秘」的錯覺。
- 經常食用優酪乳,糞便和排氣應該都會有強烈的氣味,這就是腸內環境惡化的證據,因為臭味表示腸內產生了毒素。
第二章 健康長壽的飲食法
健康長壽的飲食法- 不論罹患任何癌症,患者的腸相幾乎都不佳。因此我認為,身體某個部位出現癌症的人,很可能也有大腸息肉,甚至大腸癌,建議務必接受大腸鏡治療。
- 酵素不耐熱,在48度C~115度C就會死亡。
- 不論蔬菜、水果、肉類或魚類,越新鮮酵素的含量越多。酵素不耐熱,加熱越久,越容易使酵素消失。
吃生鏽的食物,身體也會生鏽
- 「氧化」是指物質與氧結合。例如,炸食物的油會逐漸變黑,削皮的蘋果或馬鈴薯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變成褐色,都是「氧化」(生鏽)的結果。
- 氧化的食物進入體內,就會產生「自由基」,是製造出「活性氧」的主要原因。 自由基會破壞細胞內的基因,成為致癌因素等,對健康造成各種傷害。
-「自由基」具有強大的「氧化力」(使物質生鏽的力量),是普通氧的數十倍。
人造奶油是最不利健康的油脂
- 含有反式脂肪酸最多的就是人造奶油。
- 人造奶油在室溫下會凝固,是因為加了「氫」,以人工方式將不飽和脂肪酸變成飽和脂肪酸。
- 酥油也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,雖然一般家庭幾乎不會使用,但是市售的點心、零食、速食店的炸薯條都有大量使用酥油。
必需脂肪酸的最佳攝取法
- 魚類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最為穩定,特別是沙丁魚、秋刀魚、鯖魚等「青背魚」類中,含有豐富的「DHA」、「EPA」,能促進腦部功能。
體溫高於人類的動物肉會污染血液
- 蛋白質的必要量,每一公斤體重約需要一公克,體重六十公斤的人,每天攝取六十公克就已足夠。
- 多餘的蛋白質被消化酵素分解成胺基酸,胺基酸在肝臟內被分解後流入血液中,於是血液偏向酸性,為了中和酸性血液,必須從骨骼和牙齒中引出大量的鈣質。鈣質和氧化的血液在腎臟中過濾,多餘的蛋白質與會和大量的鈣質在一起排出體外。
紅肉魚最好趁新鮮食用
- 紅肉魚含有豐富的鐵質,比較容易氧化 ; 白肉魚沒有肌紅蛋白,因此肉切開後較不容易氧化。
充分咀嚼、吃八分飽有益健康
- 吸收、消化不佳,與過度攝取一樣,腸內都會產生腐敗或異常發酵,產生各種毒素。為了解毒,身體必須消耗大量酵素。
-充分咀嚼,分泌的唾液和酵素都會增加。
勉強吃不好吃的食物不會健康
- 新谷飲食法:
1. 植物性食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為85%比15%
2. 整體來區分,穀物(含豆類)佔50%,蔬菜和水果佔35%,動物佔15%。
3. 穀物最好選擇未精製者
4. 動物性食物最好選擇魚類等,比人類體溫低的食物
5. 選擇未精製的新鮮食物,最好能保有自然形態
6. 盡可能不要攝取牛奶和乳製品
7. 避免人造奶油和油炸食物
8. 充分咀嚼,勿暴飲暴食
第三章 好習慣能塑造健康的身體
、、、、、、、
留言
張貼留言